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至此协定内15个成员国全部完成生效程序,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区域一体化大市场也向着更加繁荣的前景迈进。
这几天,各地海关忙着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外贸企业也在盘算着今年可能落袋的享惠红利和开拓市场的新收获。
(资料图)
2日零点,深圳海关为深圳市冠涞电子有限公司一批塑胶配件(耳机用)签发对菲律宾的RCEP原产地证书。同时,该批货物也在皇岗口岸顺利通关,成为RCEP全面生效后深圳首票通关货物。
近2000公里外,零点刚过,在位于青岛市市北区的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青岛海关关员为青岛朗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口到菲律宾的一批集装箱液袋签发了RCEP原产地证书。这是RCEP对菲律宾生效后,山东签发的首份对菲律宾RCEP原产地证书。
“这批货物重约5.6吨,凭这份原产地证书,货物在菲律宾通关时的关税税率可由3%降为零。”朗夫科技董事长马文波表示,这批集装箱液袋货值约7万元,凭海关签发的RCEP原产地证书,货物在菲律宾通关时可享受到税款减免2000多元。
这一天,南京海关所属常州海关也签发了江苏省首份RCEP项下输菲律宾的原产地证书。凭此证书,晨风(江苏)服装有限公司出口的一批货值1.48万美元的男式衬衫可在菲律宾享受零关税待遇。
时间回拨,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共同签署RCEP,并推动协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RCEP区域总人口、GDP总值、货物贸易金额均占全球比重约30%。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RCEP的生效实施需要成员国完成国内核准程序,因此具体生效时间有所不同。此次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后,全部15个成员国均完成生效程序。此后,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极大降低企业贸易成本,同时区域内国家间货物、服务、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利自由,区域一体化大市场也将加快形成,推动区域经济更加繁荣。
事实上,自2022年初RCEP开始生效实施以来,区域内经贸潜力已经在逐步释放。
——从贸易看,2022年,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12.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8%;2023年1至4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为4.12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30.9%。
——从吸引外资看,2022年,我国实际利用RCEP其他成员投资额235.3亿美元,同比增长23.1%;2023年1至4月,我国实际利用RCEP其他成员投资额近89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3.7%。
——从企业享惠看,2022年,我国企业在RCEP项下享惠出口货值2353亿元人民币,可享受进口国关税减让15.8亿元;享惠进口货值653亿元,减让税款15.5亿元。2023年一季度,我国企业在RCEP项下享惠出口货值622.9亿元,可享受进口国关税减让9.3亿元;享惠进口货值182.5亿元,减让税款4.8亿元。
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区域合作的活力和巨大前景,也是企业实实在在的收获。郑伟介绍,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已经享受到RCEP所带来的红利。他举例,货物进出口企业主要受惠于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等外贸规模较大省市的许多货物出口企业,已凭借海关签发的RCEP原产地证书获得关税减免,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出口成本,提高了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提升了企业拓展市场的干劲。
5月20日,佛山市宜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向广州海关所属佛山海关驻南海办事处成功申请一份RCEP原产地证书,一批出口至日本的货值约24万元的弹簧床垫可享受零关税优惠。作为一家环保寝具研发生产外贸企业,公司瞄准RCEP政策优惠机遇,还在不断加大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开拓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朗夫科技也在盘算着今年可能的新收获。马文波说,RCEP对菲律宾生效后,预计今年这部分出口就可降低关税成本约8万元。另外,受益于关税减让预期,公司今年对菲律宾出口订单预计可增长10%。
从企业活力中窥见的是区域经济更加繁荣的美好前景。商务部国际司副司长陈超表示,RCEP的全面生效将极大促进区域内货物、服务、资本、技术、人才和数据信息等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逐步形成更加繁荣的区域一体化大市场。“这有利于我国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制度型开放,也利于地方、产业和企业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空间。”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对记者说,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RCEP创造的市场规模巨大。随着RCEP的全面实施,区域内贸易投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和相关产业都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通过关税减让可以有效降低贸易成本;另一方面,通过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和更加灵活的认证程序,巩固和强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使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着更加繁荣、更加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Copyright 2015-2022 欧洲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